2018,中国滑雪产业的显进与隐忧

2019-01-03 10:21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2018,中国滑雪产业的显进与隐忧

对于滑雪产业而言,年终并不是总结的最佳时间——每年的元旦,都是各大雪场刚刚准备就绪,迎来一年当中生意最火爆的关键节点,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停下脚步去做总结。这种节奏也像极了中国滑雪产业目前的发展态势,肆意狂奔之下,根本无暇回头或旁顾。

实际上,这种狂奔的步伐自从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后就一直没有放缓。来自政策和资本的双重推动,让中国滑雪产业在资源供给能力上飞速提升。有数据表明,自2015年后,三年时间中国滑雪场数量增加了近200家,增长力度大大超过北京申冬奥之前的几年。而在消费端,随着高消费群体的不断壮大以及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政策号召,滑雪人口也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总的年度滑雪人次正由千万级向二千万级跃进。

进入到2018年,中国滑雪市场依然亮点频出。首先政策面,随着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国家在群众冰雪运动方面的支持力度更大,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冰雪进校园热潮在各地不断推进,这为雪场增加了庞大而稳定的客流,同时也有效地平衡了雪场淡、旺时段人流不均的态势,而政府支持下的群众性冰雪活动和赛事,带动了更多潜在滑雪人口进入雪场。资金层面,除新建雪场外,各现有雪场在基础设施升级上不遗余力,力图给消费者带来更舒适便捷的滑雪体验,而在各地兴起的城市室内滑雪场,更将滑雪融入到市民生活之中,形成滑雪、购物、娱乐等一体的综合生态。在有典型意义的河北崇礼雪区,大区概念正在萌发,万龙、云顶、富龙等雪场首度实现联滑,各雪场间更加注重打造差异化优势,以合作弥补短板,目标人群也由华北转向全国,特别是华东、华南地区的高消费群体。

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进东扩,江苏、浙江、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滑雪氛围渐浓,雪场建设也正在提速,可以想见,未来几年中国滑雪市场在既有的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基地外,更多省市也将逐步形成有本地特色的冰雪市场,同时这也将为“三北”地区源源不断地培养潜在消费者。因此可以说,2018仍是中国滑雪产业疾进狂奔的一个好年景。

但在中国滑雪产业激流勇进的同时,一些结构性,甚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暴露,值得中国滑雪产业认真思考。之中最重要的是,和国外冰雪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滑雪参与人群中,初级滑雪者占比太大,滑雪体验者向滑雪爱好者的转化率较低。庞大的滑雪爱好者群体,一定程度上说是整个滑雪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压仓石,这个群体无法快速壮大,容易使行业产生周期性风险。其次,雪场重复建设和同质化可能造成的泡沫风险,不少雪场经营者就此问题表达担忧。目前要做的是现有存量雪场的软硬件升级和消费者教育,以及合理的区域雪场规划,而恰恰,资本的盲动往往会无视这一点,从而造成供给侧的失衡。这也许是未来几年中国雪场产业需要统一步调去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黄业(QS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