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6日,2016百队杯国际论坛在京举行,众多中外足球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推进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论坛由京报集团、北京晚报、北京市足协、北京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共同主办,北京卓越阳光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现摘录部分嘉宾发言,以飨读者。
百队杯发起者、原北京晚报总编助理吕会民:要请进来 走出去
今年百队杯国际论坛的主题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怎么“攻玉”?我想第一个层次是请进来,走出去。这个想法对于百队杯其实也不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除了北京,津沪穗也有类似百队杯的青少年足球比赛,当时我们就试图把4个城市的冠军队集合在一起进行交流,目的是提高赛事影响,提升孩子们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水平。但最终只实行了一次单边访问,没能实现4个城市的聚齐。2010年时,北京晚报负责经费,百队杯第一次走出国门,可以看出孩子们的那股兴奋劲儿,而且在国外无论是集合、比赛、训练,孩子们都非常认真,体现出了纪律性和团队精神,我相信这会在他们一生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我们陆续还组织百队杯的冠军队去过新加坡、日本。今年更了不起,还要去英国的卡迪夫城足球俱乐部。算上百队杯足球赛上出现的外教,这就是“请进来,走出去”。
第二个层面,我想强调渠道问题。交流需要渠道,好的渠道,能够保证交流的质量,同时如果能够稳定下来,那么今后对于赛事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助力。比如去日本那次,渠道就非常好,与我们交流的就是当地学校的球队,我们的孩子一胜一平。当时千叶县的足协秘书长就坐在场边上,听说北京有个办了33年的百队杯比赛,是一项青少年业余足球赛事,觉得非常了不起,就想与我们实现对等接待的互访。如果这能够变成常态化的交流,那就是一种很好的渠道。
最后我想说的是,要形成规模和制度。去年百队杯交流已经扩大到京津冀了,今年又扩充到更多的省市,我们每年都要有一个规模性的交流,形成一种制度。那么未来我们会不会有一个国际邀请呢?这一切当然都需要资金,听说有些商家已经关注到百队杯了,愿意介入这个平台。这也需要规模和制度的形成,去保证方方面面的支持。虽然比赛是公益性的,但还需要市场化运作,从而不断增进国内外交流,进一步提升百队杯的影响。【记者 李远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