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孩子选择多 北京篮球难寻本地苗子

2016-09-24 08:33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听到北京将于10月举办首届“百队杯”少年篮球赛的消息,北京首钢男篮青年队主教练张云松心里挺高兴。作为培养北京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一员,他很清楚举办这类比赛的重要性,“这将为北京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搭建起一个广阔的平台。”在上周结束的全国青年联赛中,张云松带领首钢队夺得亚军,但他认为,成绩掩盖了一定的问题,球队的底子并不厚,北京篮球人才的储备也不是很好。

北京孩子不愿打专业队

据张云松介绍,首钢青年队有十几名球员,只有两个北京球员,其他球员都来自五湖四海,是球队通过各种关系在其他省区市挖掘的苗子。

“为什么北京专业队里的北京孩子越来越少?这不仅是北京面临的问题,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有类似状况。大城市的孩子选择很多,上学、出国、找工作、创业,但如果到专业队打篮球,人生中最黄金的20年就只能打球。”张云松认为,现在大部分家长不希望孩子吃运动员这碗饭,一方面是成材率低,另外就是比同龄人吃更多的苦。

青年联赛期间,一些球队参观了首钢青年队的训练、住宿条件后都觉得比较艰苦。住集体宿舍、没有电脑、每天上下午训练、不能玩手机……这种枯燥的生活让很多大城市的孩子望而却步。

张云松直言,目前专业队招募人才的吸引力确实不足,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就很难吸引本地的好苗子。“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可能很有天赋,但家长宁可让他把篮球当成兴趣爱好,也不太愿意让他以此为业。”

据了解,目前首钢青年队的人才主要来源有3个渠道:本地体校推荐、从外地引进人才和熟人推荐试训。但由于北京各大体校的生源大部分也来自其他省区市,所以首钢青年队想挖掘北京本地的好苗子就十分困难。

此外,首钢青年队在争取一些好苗子时,根本竞争不过北京的一些名校。“这几年,通过在基层搞一些训练营,我们也确实发现了一些好苗子,身体、头脑都不错,但人家根本不愿来我们这儿,而是奔着一些有名的高中去的。因为通过篮球特长进了这些中学,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名牌大学的大门。”说到这儿,张云松颇感无奈。

成材之路竞争太激烈

“我觉得还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的想法也多了,孩子们基本上就满足于‘打着玩’,谁还真想成为一个球星啊!”前首钢男篮队员门维这样分析专业队里北京孩子越来越少的原因。

从首钢队退役后,门维加盟了一支业余篮球队星奥恒和,并随队征战了不少业余性质的比赛。由于出身专业队,他身兼球员和教练双重身份,平时除了打球,也给队里的年轻人讲讲技战术。

“从这些业余比赛的热度来看,北京的篮球群众基础是非常好的。而且业余比赛的水平也不低,好多20岁左右的球员之前都打过CUBA这类比赛。其实热爱篮球的年轻人还是非常多的,我问他们怎么没去专业队,他们大都觉得竞争太激烈,于是就把篮球当成业余爱好了。”门维坦言,20支CBA球队加上十几支NBL球队,每队一线队不到20名球员,总共在六七百人左右,国内的篮球专业运动员就这么多。

另外,有可能出现伤病以及运动周期较短,都是篮球青少年及其家长对进专业队不感兴趣的原因。

北京篮球需要延续风格

无论张云松、门维,还是现在已在首钢队打上主力的方硕,都是北京篮球“小、快、灵”风格,他们习惯用脑子打球,打得很聪明。首钢队的球员历来不以身体见长,所以非常需要更多北京本地的好苗子来延续球队的技战术风格。

“现在实际情况就是这样,我们也在多方寻找北京篮球的希望。”张云松表示,尽管现代篮球对身高、力量、对抗要求很高,但作为教练,他不会忽视那些打球有灵气的好苗子,“毕竟我的身体条件也不是很出众,所以我会特别关注这样的孩子。”

北京女篮和中国女篮前主力球员宋晓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青少年篮球运动的推广,以她名字命名的篮球俱乐部今年已迎来创办的第20个年头。首届“百队杯”少年篮球赛也是由她的俱乐部承办的。

宋晓波表示:“现在很多孩子都很爱打篮球,但却不知道怎么打好篮球。我们的俱乐部就是为10岁到15岁的孩子提供更多培训、比赛的机会,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能够具备进入专业队的基础,也为专业队的教练们提供更多可选之才。”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