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狼”到“喂狼” 跨国组合需进入2.0版本 第18期

2017-06-02 17:51   作者 姜雪峰    编辑 袁帅(QN0015)

2017杜塞尔多夫世乒赛,备受关注的跨国组合马龙/波尔遗憾告负,无缘男双八强。其实结果并不出乎意料,虽然两人是中德两队一哥,但乒乓球双打讲究配合,1+1不一定大于2。但不能否定跨国配对的意义,它是国乒“养狼计划”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外国人夺冠的捷径,但从“对手”变“队友” 跨国组合也存在着语言、训练等问题。

马龙波尔 1+1不一定大于2

2017杜塞尔多夫世乒赛激战正酣,6月1日在一场焦点战中,备受关注的跨国组合马龙/波尔迎战中国组合樊振东/许昕,这也被外界看做是提前到来的男双决赛。由于今年的世乒赛在德国举行,是波尔的主场,这场强强对话受到当地球迷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就连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亲自观战。结果占据“天时地利人合”的马龙/波尔在先胜一局情况下,被樊振东/许昕连扳四局,1-4遗憾告负,无缘男双八强。

其实,这样的结果并不出乎意料,虽然马龙是中国乒坛一哥,波尔是德国乒坛一哥,但两国一哥双打的配对并不意味着1+1一定大于2。因为乒乓球双打比赛是讲究默契与配合的项目,即便两人实力再强,但还是存在语言障碍和训练时间少的限制,导致配合不默契。如果面对一般选手他们还可以凭借硬实力过关,但面对同样强大的樊振东/许昕,默契不足的弊病就得以凸显。五局比赛的分差都不大,马龙/波尔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取胜,就是输在一些关键球的把握上。

在世乒赛第三轮就遭遇中国组合输掉比赛,也只能怪他们抽签的运气不佳。这是马龙/波尔第二次配对参加世乒赛,上届首次配对就在第二轮输给张继科/许昕。虽然近两次世乒赛的签运不好,但跨国组合出现本身就意味着乒乓球改革的创新,对于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养狼”到“喂狼” 跨国配对是外国人夺冠的捷径

两年前的苏州世乒赛,国际乒联为推广乒乓球、促进各协会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允许跨协会组合参加世乒赛。由于中国乒乓球一直处于世界霸主地位,国外选手也积极向中国伸出橄榄枝,希望与中国人配对登上领奖台。当时许昕和韩国梁夏银就不负众望夺得混双冠军,是跨国配对的一次成功尝试。

波尔当时是欧洲实力最强的男选手,由于他在参加乒超联赛时与马龙是队友,于是他与马龙组成的“马可波罗”组合,就被看做是中欧乒坛强强组合的传奇。但这两次世乒赛他们的运气都不好,过早遭遇中国队而提前出局。不过这并不能阻碍“跨国配对”这一新尝试给世界乒坛带来的影响。

为全球推广乒乓球运动,对于乒乓球强国的中国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国乒近些年推广的“养狼计划”就是要帮助提高外国人的乒乓球水平,“跨国配对”也可以理解为“养狼计划”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更直接地与国外选手组合征战世乒赛。由于世乒赛是仅次于奥运会的世界大赛,因此与中国人配对也是国外选手实现世界冠军梦想的捷径。

同时中国乒乓球队的核心技术和训练体系也不再是秘密,而要对配对的外国选手完全开放,国乒教练还要亲自指导跨国选手比赛。这让国乒彻底解放思想局限,把“养狼”升华到“喂狼”,直接对抗国乒的双打组合。

2

 马龙(右一)/波尔(左二)与中国教练秦志戬(右二)、德国教练罗斯科普夫在比赛间隙交流。新华社记者陶希夷摄

从“对手”变“队友” 跨国配对难度很大

波尔就是这样的受益者,他从中国人的“对手”变成了“队友”,但是很可惜,波尔与马龙除了世乒赛之外,没有机会共同训练比赛,再加上语言不通,缺少默契,还不能与整天在一起训练的中国队员抗衡,这也是“跨国配对”面临最大的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小编认为还应从语言和训练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培养双方的语言环境。波尔有必要学习汉语,马龙也应该学习英语或德语,只有两人顺畅交流,才能够及时沟通比赛的打法。此外,一些手势语言,甚至表情语言也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都能增进两人对乒乓球的理解。

其二,创造一起训练比赛的机会。目前乒乓球在中国的关注度重新提高,乒超联赛在改革过程中,也应向一些国外优秀的种子选手抛出橄榄枝,创造与国乒主力一起训练比赛的机会,就能增进国外选手对中国乒乓球的理解,这也是中国为世界乒坛发展做出的贡献。

本次杜塞尔多夫世乒赛,中国共派出3对跨国组合,但冯亚兰与丹麦男运动员格罗斯也因缺少沟通和默契,遭对手逆转无缘八强,目前仅剩下方博和德国的索尔佳,作为跨国配对的“独苗”,面临这冲击混双冠军的重任,也期待他们能复制上届世乒赛跨国混双冠军的辉煌。但不管结果怎样,跨国组合的出现定会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喜欢乒乓球。(文/姜雪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