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乒羽赛制“大变天” 各国运动员吐槽不靠谱 第61期

2018-01-23 14:01   作者 姜雪峰    编辑 张龙(QV0010)

无论是国际羽联还是国际乒联,2018年的新规则都一致要求各国队员多参赛,也要多举办大小赛事,来营造乒乓球和羽毛球在世界上的火爆氛围。虽然初衷是好,但不合实际和发展规律的操作使过程和结果都很尴尬,并没有达到应有目的。一些老将遭遇“一轮游”,甚至不排除他们战略性放弃比赛以保存体力的可能。

国际羽联马来西亚大师赛和国际乒联匈牙利公开赛都在1月21日闭幕,作为羽毛球和乒乓球在2018年首项的国际赛事,国羽和国乒成绩可谓是一悲一喜。国羽新年首秀遇冷,一金未得,国乒取得新年开门红,包揽四金。但与比赛相比,赛事规则的变化成为运动员、教练以及广大网友不断吐槽的话题。从2018年开始,国际羽联设定新的参赛门槛和数量,国际乒联执行新的世界排名规则,分别给世界羽坛和世界乒坛带来新变化,吐槽和舆论的质疑就从刚刚结束的新年首站开始。

羽毛球借鉴网球赛制 累死老将让精彩程度下降

2018年世界羽联对赛制进行调整,把羽毛球世界比赛分为六个级别,规定单打排名前15位和双打排名前10位的球员,除了要参加世锦赛、汤姆斯杯尤伯杯这样一级赛事之外,还必须参加3站第二级别、5站第三级别和4站第四级别比赛,缺席将面临巨额罚款。这样的话,高水平运动员一年内要参加十六七项的比赛。

新闻插曲:

35岁的李宗伟之前曾向国际羽联提交一份“豁免”申请,希望不必参加那么多的巡回赛。因为对于他来说2018年还有亚运会、英联邦运动会、亚洲团体赛等重要比赛,全年必须参加的赛事多达19项,就算是年轻小将也很难保证每一项的比赛状态,更何况对于一名35岁的老将,但申请至今没有得到答复。

高强度的比赛让选手们苦不堪言。在国际羽联马来西亚羽毛球大师赛,老将林丹和李宗伟,以及谌龙首轮就被淘汰,爆冷原因还是归咎于国际羽联的赛事安排。如此仓促迎战肯定影响比赛质量,尤其对于一些老将来说,频繁的赛事只能增加疲劳和伤病,降低运动寿命。

此次所谓升级版的赛制是借鉴网球的发展经验,但是羽毛球的职业化程度和世界影响力远远比不上网球,强大实力选手之间的竞争程度也不及网球,但是却把网球的赛制安排照搬过来,生搬硬套用到羽毛球,势必出现这样消极迎战的尴尬局面,最终反而会给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国际乒联打压国乒弄巧成拙  霸主地位难以撼动

从2018年开始,国际乒联实行世界排名积分新规,更注重综合分析参赛成绩、参赛数量,并大幅增加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的积分比重。这样的新规就导致中国乒乓球队因参赛少而吃亏,以前的积分规则主要依据比赛双方的胜负关系,国乒只要取得一些重要世界大赛的胜利便可以赚取高积分,依然能够排名世界前列。但是如今获得积分更倾向于参赛数量,国乒参赛数量较少,直接导致了男乒失去世界第一。

其实国际乒联每次更改规则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打压强大的中国乒乓球队,新规虽然打压了国乒的世界排名,但却只是暂时的表面现象。中国乒协为了扭转劣势,也适时推出《2018年参加国际赛事运动员选拔办法》,扩充参加世界比赛的人数。

这次匈牙利公开赛,中国有29人报名参赛,最终有14人出征匈牙利,带回来4个冠军和3个亚军,并且全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可见国乒的霸主地位依然难以撼动,国际乒联增加巡回赛积分比重,反而促使更多中国队员积极参与比赛。

但是为了“多参赛、赚积分”,国乒核心主力们也不得不奔波于各项大小赛事。这次获得男单男双两项冠军的樊振东,刚刚在乒超赛场打完就急忙赶往匈牙利参赛。这种情况将是未来的常态,势必会加快运动员的伤病和体力透支,加快国乒老将的退役进度。

 无论是国际羽联还是国际乒联,2018年的新规则都一致要求各国队员多参赛,也要多举办大小赛事,来营造乒乓球和羽毛球在世界上的火爆氛围。虽然初衷是好,但不合实际和发展规律的操作使过程和结果都很尴尬,并没有达到应有目的。新规则往往并不完善,需要根据实际比赛状况而有所改变,也需要倾听运动员和舆论的呼声,才能更好地推广乒羽运动。(文/姜雪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