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评》百期特评之体育40年:第二个十年 中国体育冲出亚洲 走向世界 第101期

2018-11-12 09:44   作者 姜雪峰    编辑 张龙(QV0010)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体育从复兴到崛起的40年。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这是和平年代为国争光的写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组成部分。千龙网《深评》百期系列评论之体育四十年,今天带您回顾从1988年到1998年,从北京亚运会点亮圣火那一刻,中国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那是中国体育梦想起航的时候。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年,中国体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体育弱国”到“东方巨人”,从参加奥运会到举办奥运会,从女排精神到振兴中华,从“乒乓外交”到“乒乓强国”,中国体育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不断发展壮大。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都得到长足进步,体育已成为中国人民强身健体和休闲娱乐必不可少的方式。同时体育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组成部分,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是和平年代为国争光的写照。千龙网体育融媒体+《深评》栏目推出百期系列评论,为您评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体育的崛起之路,带您回顾40年间中国体育圆梦的难忘时光。

从1988到1998,中国体育冲出亚洲 走向世界

——千龙网《深评》百期系列评论之体育四十年

在北京有个亚运村街道,名字上依然保留着28年前的那份亚运记忆。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的标志性盛会。这届亚运会,不仅促进了中国体育的全面崛起,还展现出中国开放包容的一面,有助于中国快速地融入世界,也能让世界更好地全面了解中国。

北京亚运会打开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新局面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曾经传唱中国大地,唱响世界的北京亚运会宣传歌曲《亚洲雄风》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再配上吉祥物大熊猫盼盼左手拿奖牌、右手竖大拇指的可爱形象,是如今很多人对北京亚运会的特殊记忆。但北京亚运会带给中国、带给北京的意义则更为深远。

当年为筹办亚运会,北京新建了20座场馆,改扩建了工人体育场等13座场馆,北四环路提前建成,建设了国家奥林匹克中心和亚运村,扩充了北京的城市规模,首都的市容市貌因亚运焕然一新,至今这些场馆仍然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主题是“团结、友谊、进步”,共有来自亚洲3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中国台北也重返亚运大家庭。以体育比赛为契机,开展与亚洲各国和地区的交流,消除误解,增进了解,改善周边环境,促进祖国团结统一,亚运会打开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新局面。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1990年的亚运会是中国第一次以东道主身份参加的综合性体育大赛,中国636名运动员参加了全部27个比赛项目,斩获183金107银51铜,共341枚奖牌,金牌数占全部的3/5,金牌数和奖牌数远超日本韩国,从北京亚运会开始至今,确立了中国体育处于亚洲霸主的地位。“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就表现出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北京亚运会之前的1988年汉城(首尔)奥运会上,中国仅取得5枚金牌,遭受打击。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恰逢其时,激发了中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的斗志,重拾中国体育的信心。北京亚运会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健儿冲出亚洲,在世界大赛的舞台上绽放光芒。比如被誉为“东方神鹿”的王军霞,她在1993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获得女子1万米金牌,并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得女子5000米金牌,成为中国首位获奥运会长跑金牌的运动员,如今她也是中国乃至亚洲唯一入选国际田联名人堂的运动员。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也映射了中国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发展的成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东方大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随着北京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中国申办奥运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1991年中国北京第一次提出申办奥运会,遗憾在最后一轮投票中以2票之差惜败悉尼。1998年中国北京第二次提出申办奥运会,并最终获得成功。

中国体育职业化开始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国各个体育项目纷纷“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时候,只有一个项目例外,至今为止,它也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伤痛”,这就是——中国足球。

1989年“黑色三分钟”是中国足球挥之不去的阴影,当时在意大利世界杯预选赛上,中国队迎战阿联酋,在1比0领先的情况下,因两次失误在三分钟之内被对手连入两球。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几天后迎战卡塔尔队的比赛中,这场比赛的失利让中国足球被挡在世界杯门外。“只差半步到罗马”是贾秀全那一代球员最深的痛。 

同样在1989年,中超的前身甲A联赛正式建立,但却没有改变中国足球的命运。国足的阵痛刺激了中国体育人,体育改革势在必行。1992年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红山口会议”召开,明确要把足球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确立中国足球走职业化道路的改革方向,拉开了中国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的序幕。

1994年甲A联赛推行俱乐部制,并逐步完成主客场和升降级制度。1995年到1996年,篮球和排球相继步入职业化征程,中国三大球开始职业化发展。但那时还只是职业化的入门阶段,随着对外交往的加深,国家队广泛征战世界大赛,我们也越发感觉到与欧美强队还存在不小差距,但中国体育的职业化改革已经开始上路了。

从1988年到1998年是中国体育厚积薄发、稳步前进的10年。从1988年“兵败汉城”遭遇“滑铁卢”,到1990年北京亚运会确立亚洲霸主地位,中国体育实现了自强不息的逆袭;从1992年的巴塞罗那到1996年的亚特兰大,中国坐稳奥运会金牌榜第四名。从1989年的“黑色三分钟”到1992年的“红山口会议”,以足球为代表的中国竞技体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三大球也开始走向职业化进程。

这10年中国体育的发展成就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体育领域的对外交往日益密切。1992年来自德国的施拉普纳成为中国体育的首位外教,帮助国足打进亚洲杯半决赛,在1993年的春晚相声中,甚至要拍卖他的一根“为中国足球变白的头发”。从这个侧面也能够看出当时中国体育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技术的欲望,这是体育领域里的“改革开放”。(文/姜雪峰)

《深评》百期特评之体育40年:

从1978到1988:中国体育在世界舞台闪亮登场!

往期回顾